記者胡斐 渝水臺陳輝 整理
夜色那么靜,窗外的萬家燈火那么安寧,我站在窗戶旁,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厥走^去的9天時光,仿佛是在乘坐命運的過山車,大悲大喜充斥著我的心臟,我曾經陷入絕望的谷底,又重獲劫后的新生,此種甘苦,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個拗口的名字,一種陌生的疾病,命運卻開玩笑似的把它同我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我也被它被裹挾著成為疫情通告上一行短小但醒目的文字。事后,我的丈夫告訴我,在我住院的9天里,他的電話險些被各自親戚朋友同事打爆,大家都焦急地詢問著我的病情,表達著對我的關切。我意外地成為了城市的焦點———即便是在我極不情愿的前提下。
病房里的陽光
由于自已的工作性質,即便是在春節前,依舊奔忙在出差的路上,可能是在某一次外出的高鐵上,也可能是在某一次洽談的會場中,我接觸到了病毒攜帶者。1月27日,我突發結膜炎,體溫升高到37.2度,雖然沒有出現咳嗽等癥狀,但對于稍微了解醫學常知的我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征兆。當時關于發病征兆的宣傳已經鋪天蓋地,我又在網上查閱了一些資料,越看心內越不安,于是我主動前往醫院做醫學篩查。當天回到家里,雖然內心不安,卻也沒有太焦慮,畢竟還是不相信自己會那么“幸運”。這份殘存的僥幸很快被監測結果砸的粉碎 ——核酸檢測陽性。得知結果那一剎那,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就想被一桿大錘打了個踉蹌,我沒有感到恐懼,沒有感到悲傷,周身所有的感官都遲滯了。我能感到我的太陽穴在突突的漲著,心跳亂了節拍,在耳邊震耳欲聾的響著。醫生讓我馬上隔離所有人,等待救護車的到來。我麻木地按照他的指示,我走出家門,然后無助地蜷縮在門后。這時,害怕和不甘像潮水一樣淹沒了我,不會吧,什么時候感染的?!這種小概率的事真的發生在我身上了?! 是不是搞錯了?!旋即,腦海里又放電影一般閃過家人朋友的身影,父親一直身體不好,兩個孩子年紀還小,與我接觸的同事、朋友他們會有事嗎,我真的就要面對死神了嗎?我感到一陣眩暈,思緒更加混亂。屋里傳來了女兒找媽媽的哭聲,手機開始不停響起。遠在北京的妹妹在電話里張嘴就哭,說要從北京回來,死也要一家人死在一起。我知道她說的是沖動負氣的話,但此時再也繃不住了,心里滿滿的愧疚感,甚至蓋過了生死眼淚不爭氣一直往下流。
救護車很快來了,我被送到了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當時市人民醫院已啟動醫療、護理應急預案,將感染科三層全部清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在醫院的第一個晚上,我幾乎徹夜未眠,逼自己努力回憶,把與自已有接觸的人員梳理出來,讓醫院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他們做好自我防護。并向單位報告了我的情況,讓他們做好相關應對方案。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配合醫務人員,把從我這里傳出的疫情控制到最小。做完這一切,天已經蒙蒙亮了,護士勸我好好休息,我卻依舊感覺不到困意,未來于我而言發生了劇烈的動蕩,一切美好的計劃和構想都變得有些遙遠。
護士進行護理操作
護理操作
護士打掃衛生
第二天一早,就有護士來幫我抽血,估摸著抽了7、8個試管,這是要去做生化檢查用于分析病情。中午12點醫來查房,一個小組有近4、5人,把病房塞的滿滿的。他們看了CT片子,大概問了我病情后說是輕癥,不需要吃藥,要我多喝水。喝水至關重要,我每天能喝到3-4L的水。不要期待有特效藥物治療會讓自已立馬康起來,所有的藥物都是對癥治療,所有疾病都有病理過程,最強大的仍是我們自已的身體和信念。晚上體溫到37.4了,這是近期測得最高體溫,那是我免疫系統開始與病毒做斗爭了。老公打來電話說家里一切都好,疾控中心派專人將家里消了毒,還帶了一些必備物資。我列了一張生活必需品清單(大多是吃的)請人幫我送來,堅定信心準備好好迎戰。
醫生查房
護士長
每天早上護士會分發放口罩,它就是我們的“戰袍”,即使它把耳朵上勒的生疼,但是除了吃飯喝水我們都不能把它取下。護士們工作強度很大,已不是打針、發藥、抽血、執行醫囑等等這些簡單的基本操作,她們還要打掃衛生、病房消毒、分發飯菜、垃圾分類,有些重癥患者還要等著她們喂飯、喂藥、翻身、拍背、吸氮甚至是換尿褲。護士長每天會下病房了解每一位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并給予心理疏導。醫生每天從早上開始進入病房所有病人查房下來要到中午一點左右,所有病情要匯總分組討論,一直忙到傍晚。此外,科主任每晚都會來病房內再巡查一遍,確保病人沒有突發狀況。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從疫情開始所有醫務人員就統一住在賓館,已經半個多月沒回家了。這里防護物資非常有限,為了節約防護服,每一位醫務人員盡量做到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經常能看見防護服上寫著“XXX,加油”的字樣,我想這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放松方式。
護士小海
治療操作
之后的兩、三天我沒有發燒、沒有咳嗽(好消息),醫生幫我采樣做第一次的咽拭子復查,陰性。我高興極了,在病房走里哼起了小曲,走廊對面病房的大姐問我有什么喜事,我告訴她復查陰性。大姐有些沮喪的說她說自已情況不太樂觀,沒有之前好,體溫也一直不穩定,今天家人打電話說她愛人也發燒了,她隔壁病房的小伙子一直沒什么癥狀但復查結果卻一直陽性,前面病房的大哥還一直高燒不退,說著說著她情不自禁抽咽起來。我此刻也想到同病房的70歲老奶奶,情況每況愈下,這幾天血氧也不夠了,每天要24小時吸氧。和他們相比,我的不幸反而顯得又是幸運的。每個人的感染的情況不一樣,體質不同對病毒的免疫也就不一樣。新冠肺炎從輕癥到重癥存在斷檔,除了堅定的信心、擺正心態之外,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飲食提高免疫力,自已要密切留意每一個病情變化的細節,將關口前移,阻止重癥發生。
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互相加油
由于各項指標正常,很快,我第二次復查很快就來了,這次結果還是陰性的話,我將可以順利出院。病房里時時傳來陣陣咳嗽,醫護人員還是不停忙碌著,第二次排查結果遲遲未出,家里女兒打電話說想媽媽了,住院也快一周了,好像所有的信心此時都用光了,竟然抵不過焦慮躲在被子里哭了起來。奶奶安慰我:“別擔心,一切會好起來,很就能回家了?!蔽铱纯茨棠痰娜毖醯哪樒疵攸c頭。奶奶終究是年齡大,第二天轉床了,離護士站更近了,這意味著醫護人員將隨時做好搶救觀察的準備。轉來的是一位22歲小姑娘,雖然她的咳嗽癥狀比較嚴重,可這絲毫不影響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醫院伙食
煎熬中,第二次復查結果出來了,陰性。醫院非常負責地安排了我第三次采樣及復查肺部CT,并把我的所有病歷傳送至省專家組討論。2月5日,我終生都會記住這個日期,一大早我便接到主治醫生電話,我可以順利出院了! 收拾好東西走出病房,奶奶、大姐、小伙子、大哥、小姑娘大家都在走?看著我,一縷陽光從窗外灑在他們的臉上,我向他們每一個人行注目禮,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堅定、看到了希望,面對未知你們個個都是勇敢的戰士,加油你們定能健康歸來。
出院
來到樓下記者、醫院領導、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早已在等我,醫生囑咐注意事項后,我便一路往家飛奔。街邊的店面大門緊閉,街面上沒有行人往來,到處可見的是穿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小區門口是一個個民政救災的藍色帳篷,警察、保安、志愿者在小區門口為出入人員排查登記。街邊駛來一輛宣傳車,車上一邊播放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注意事項” ,一邊播著歌曲《愛的奉獻》。隨后一輛輛運送蔬菜物資車輛從我身邊駛過。想必在這9天里新余這座城市也在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戰“疫”中沒有旁觀者,疫情并不可怕,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國家相信政府,我們一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醫院臨時救治房
很快,留觀期結束后,我將作為黨員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的防控工作中去,經過這9天,我已經不再畏懼任何困難,這是戰勝病魔教給我最寶貴的一課。我堅信,終有一日,我最深愛的家鄉也會和我一樣痊愈?!澳阃^來了我就是最高興的”, 新余加油,中國加油?。ㄎ闹袌D片由通訊員陳輝提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