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如何進行自我調適?
安陽市安陽縣高莊鎮東小寒中心學校 孫妍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國內義務教育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黨中央、國務院以“雙減”為政治導向,向廣大義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改要求??此剖怯勺鳂I管理切入,實則直指教育教學核心,可謂牽作業一發而動教學全身。面對“雙減”,如何減負不減質?面對家長,如何安撫焦慮?面對學生,如何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和作業質量?這些都是教師要面對的共同課題。那么教師該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自我調整,適應甚至引領改革潮流?以下是個人愚見:
一、轉變思想 樹立改革意識
思想指引行動。教師首先要清晰地認識教育變革,要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策解讀能力。教師要反觀自己的教學,及時轉變教學思想,不能麻木不仁,對“雙減”政策視而不見,還按自己一貫的教學習慣來,搞滿堂灌、題海戰和重復性機械作業,而是要以“雙減”政策作為課堂設計和作業設計的思想指引和落腳點,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作業效率作為一項常態課題來研究和探索。
二、對話名家 提升專業素養
“雙減”減量不減質,不僅體現在不減作業的質,不減教學的質,也體現在不減教師的質,相反,它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專業素養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核心??v觀各位名師、教育專家,他們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游刃有余,因為他們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他們的課堂教學智慧高效。他們之所以能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專家,就是因為他們能夠一直保持學習和研究的狀態,不斷地反思、大膽地嘗試。所以教師應該時刻保持空杯心態,積極開展學習活動。首先要多讀教育類書籍、學術期刊,如,我近期看了《做老師真好》《英語應該怎樣教》《教育要給學生留下什么》等,期刊《小學英語教與學》等。在與教育名家的“對話”中,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悄悄轉變,教學思想在一點點豐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果然能夠看得更高更遠。其次要多讀學科知識類書籍,如英文原著、廣播等。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跨文化意識的學生。同時,提升學科知識儲備,方能厚積而薄發。因此,“雙減”來了,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提上去了!
三、精備細思 打磨高效課堂
如何在更短的教學時間內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是“雙減”對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智慧的考驗。因此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細心打磨每一個課堂環節,讓課堂四十分鐘實現“收益”翻倍,是教師落實“雙減”政策的首要任務。不以精心備課為前提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認真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步。個人認為“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備課應該在原有的課堂教學基礎上把隨堂練習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納入其中。因為隨堂練習既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布置分層次作業的重要依據。按照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通過堂堂清、周周練、月月測等檢驗方式,及時將所學知識掌握情況反饋給學生,同時有針對性地設計復習鞏固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勸學》中有云:“君子博學而日參醒乎幾,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边@句話強調的就是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做好隨堂反思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反思要圍繞課堂上的學生興趣度、教學目標達成度、課堂活動時間分配比例、隨堂練習的效度等指標展開。尤其是隨堂練習的效度,它直接影響著課后作業的分層次布置,因此應引起教師的重視。隨堂練習的效度體現在難度系數要適中,習題量要適中,練習方式多樣化(就英語學科而言練習的方式可以有:根據漢語說出英語單詞、同桌合作編對話、教師把本課重點單詞和句型編成chant,讓學生自配旋律唱一唱、默寫單詞等),練習時長適中(個人認為小學英語的隨堂練習應該控制在兩分鐘左右)。通過反觀各項指標的達成度,教師才能有效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如此往復,自然會遇見高效課堂。
四、精設作業 推動評價多元
新形勢下,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備受關注。作業設計的趨勢由過于注重書面化走向書面與無紙化相結合,由被動練習型走向主動梳理型。近期在各大教育媒體的公眾號文章中,筆者發現優秀的作業設計不乏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科小報的創辦、自編學科要點詩歌、實物游戲型作業等。新型作業打破了傳統的題海作業模式,大膽的嘗試深受學生喜歡。細思不難發現,這些作業類型不僅有助于減輕家長輔導負擔,而且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提高學習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人在三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也有嘗試,在學完第三單元《Look at me》和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后,由于還沒有進行思維導圖的系統訓練,所以我發動學生制作英語小報,有家長反饋孩子非常喜歡這樣的作業,而且我欣喜地發現有的孩子還自己查閱了課本上沒有提到的動物英文表達方式,如fox,goat,fish等,這難道不是學生的一種思考和探索嗎?此外我在作業設計中多采用口頭練習的形式,如借助英語學習類app,每周給學生布置1~2次,每次時常不超過十分鐘,游戲闖關的界面風格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每次闖關都有數次機會,再結合系統自動打分功能,孩子們在這種形式中體驗到了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樂趣,這是課堂教學所不能及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英語重在保護興趣,像做思維導圖、做小報、猜字謎、借助電子媒介等方式就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主動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不同的作業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孩子發展的多元化特點,無形中推動了對學生評價的多元化。
五、家校攜手 共助學生成長
習慣了把孩子的教育全盤托付給學校和課外輔導機構的家長,在“雙減”的背景下,顯得焦燥不安、無所適從。因此,教師應積極疏導家長的焦慮,引導其樹立家庭教育理念,鼓勵其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學習方式的探索中來。勤與家長溝通,獲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保持長足的家庭教育內驅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p減”政策重新定義了教師的作業觀、定位了教育的服務性,同時也把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到了新高度。但是無論政策如何變化,教育所承擔的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社會使命將不會改變。只要教師始終把提升自我作為工作的常態,把立德樹人、培養優質人才,把研究高效課堂、探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放在教學的首位,那么將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立于不敗之地、揮灑自如。
作者簡介:孫妍,小學英語園地里的墾荒者,擅長把游戲融入英語教學中,在游戲中讓孩子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感受英語的魅力,課題《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獲得廣泛好評,她的人生格言是:生命本沒有意義,是追求意義的心不斷為生命注入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