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科教興國 科技強國:大批重大原創成果領跑全球

2017-11-30  關注:3
掃碼手機訪問 掃碼手機訪問

  被譽為“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全景。

  新華社記者 劉 續攝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現場,來自湖南農業大學參賽選手在展示農業滅蟲無線監控裝置。

  秦廷富攝(人民圖片)

  2017第六屆(上海)國際服務機器人展上,匯聚了各種高科技服務機器人產品。

  王 岡攝(人民圖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并指出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自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提出以來,中國把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擺在重要位置,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領跑全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深入人心,全民科學意識覺醒,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成為了國家發展、民族振興永不枯竭的重要源泉。

  科技創新 領跑全球

  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中國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從科教興國到人才強國,再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2年來,中共中央順應時代要求,將科技創新內化為執政理念的一部分,中國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

  過去5年,中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在山東煙臺,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備受矚目。這個海上巨無霸,有37層樓高,甲板有一個足球場大。它可以在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作業,最大鉆井深度15240米?!八{鯨2號”生產經理程騁是9年前來這里,從9年前船上大部分都是洋面孔,到如今中國面孔占據絕大優勢,程聘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中國力量在引領海工行業的發展?!?

  近期,在貴州平塘,“天眼”工程調試核心組組長姜鵬在帶領團隊執行“天眼”落成后最重要的饋源艙調試任務時,指揮用6根鋼索拉起饋源艙,將重達30噸的艙體,在高空精準定位,誤差不超過10毫米,這樣的工程難度世界上前所未有。在無先例可循的情況,姜鵬卻帶領團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中國向海洋強國邁進的道路上,一個個世界領先水平的深水重器接連入水。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已經完成152次試驗性應用下潛,下潛深度世界第一;在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也有了中國深潛器的身影,“彩虹魚”號無人潛水器已成功下潛。

  作為世界造船大國,中國的船舶訂單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訂單占有率三大指標位列世界第一,世界上已有船只類型95%以上中國人都能造。

  航天航空領域的創新,中國同樣讓世界驚艷。2017年5月,C919首飛成功,中國收獲了又一個大國重器;此外,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順利下線,促進了中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運20首飛成功,實現中國大型運輸機零的突破。

  時下,“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一系列以科技創新引領的“大招”正在中國醞釀實施,將帶給轉型中的中國巨大的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科學創新的力量不僅重塑著發展的形態與內涵,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億萬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思維方式。

  教育先行 人才輩出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一個個關鍵詞繪就一幅砥礪前行,讓人民滿意、人人出彩的中國教育畫卷。

  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斷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進一步擴大教育開放。

  從《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到《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從《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到《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一連串上下貫通、關涉全局的頂層設計方案陸續印發實施。

  “十八大以來的教育改革,覆蓋了教育的全過程。每一個學段都有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都有亮點紛呈的改革措施。我們把公平和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的兩大主題。公平,主要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作為一個突破口來抓;質量,也是覆蓋整個教育領域的?!苯逃坎块L陳寶生指出。

  一系列改革創新之舉持續推進,寫下一串串令人振奮的數字:

  目前,中國有51.2萬所學校,1578萬名教師,2.65億在校學生,各級各類教育規模均居世界首位;2016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比2012年提高12.9個百分點,達到77.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從2011年到2016年,16—59歲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7年增加到10.35年。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5年來,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791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全國年發明專利授權總數的1/5。

  5年來,高??萍冀涃M總額達6531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約7.8%。高校牽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占總數的近60%,獲國家科技三大獎占全部授獎數量的60%以上。

  5年來,共有3400萬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和3000余萬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若干高水平大學國際學術排行榜位置不斷前移。在基于論文及其被引用次數的國際學科評估中,2012年到2016年,進入ESI前1%的學科數從279個增加到770個,有學科進入ESI前1%的高校從91所增加到192所。

  《泰晤士高等教育》主編菲爾·巴稱贊,中國大學正在超越歐美的名牌大學,開始真正成為全球精英的一部分。

  科教興國 前景可期

  2013年10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時表示,科教興國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我們將秉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正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為科研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

  十八大以來,科技經費使用、科技成果評價、項目評審開展了一系列改革,科研項目申請、經費預算、項目執行匯報等環節都得以簡化??平膛d國戰略指引下的體制創新和制度改革為科研創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科研人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動上。

  對此,中國科學院分子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杰表示:“這些變化讓科學家能夠更有條件捕捉科研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幫助他們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取得更多引領性成果?!?

  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57萬億元,比2012年提高52.5%,年均增長11.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

  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提到2016年的56.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在日內瓦發布,中國位列第22。中國正加速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與此同時,科研改革和人才引進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萍疾奎h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讓科技人員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動上。收入分配的改革也是如此,要讓有成果、有貢獻、有效益的科研人員得到更好的回報?!?

  22年來,科教興國戰略結出的累累碩果正在反哺中國經濟,今天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勇氣、創新能力、創新速度將最新科學技術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推動中國經濟向著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方向發展。

  未來,中國科研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倡導創新文化,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笔糯髨蟾孢@樣寫道,這是教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新定位、新使命,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大起來”到“強起來”,建設教育強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基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新要求。

  未來,中國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健全學生資助制度,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好繼續教育……

  十九大報告的目標明確、步驟清晰,中國正向著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目標邁進。

 

我要評論

爆料平臺

掃碼關注315消費文化網
新聞熱線:13401086968
郵箱:kjxxb2008@126.com
歡迎網友投稿爆料

視覺焦點

意見建議 返回首頁
高潮喷吹中文字幕在线视屏